罗小平:以 “有质量生存” 为锚点 微创介入让肿瘤患者重获生活尊严
发布时间:2025-07-03 发布者 : 浏览:345次
肿瘤治疗的目标,不是让患者‘勉强活着’,而是让他们‘有质量地生活’—— 能吃、能走、能陪家人,甚至能回到工作岗位。” 自贡高新肿瘤医院主任医师、介入科资深专家罗小平的这句话,道尽了他从医 33 年的核心理念。作为西部肿瘤介入领域的 “领路人”,他用 “精准微创” 的介入技术,为无数晚期肿瘤患者搭建起 “生命与生活的桥梁”。
从 “治瘤” 到 “治人” 的思维转变
罗小平的 “有质量生存” 理念,源于 20 年前的一个病例。当时,一位晚期肝癌患者接受了传统开腹手术,术后因肝功能衰竭卧床半年,最终因并发症离世。“患者最后的日子里,连喝水都困难,更别说陪孙子玩了。” 这件事让罗小平深刻反思:“肿瘤治疗不能只看‘瘤体是否缩小’,更要关注‘患者是否还能享受生活’。”
他以 “微创介入” 作为主攻方向,提出 “以患者为中心,瘤体控制与生活质量并重” 的治疗原则。“我们要做的,不是‘消灭肿瘤’的‘战士’,而是‘帮患者找回生活’的‘陪伴者’。” 罗小平常对团队说。
介入治疗的 “质量优势”:精准微创改写肿瘤患者生存状态
1. 创伤小,保留功能:让患者 “动起来”
传统肿瘤手术往往需要 “开膛破肚”,术后患者需长期卧床,生活自理能力下降。而罗小平擅长的实体肿瘤微创精细介入治疗,通过 “针孔级” 的导管操作,将化疗药物或栓塞剂直接送达肿瘤病灶。例如,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(TACE)治疗肝癌,仅需在大腿根部穿刺一个 2 毫米的切口,术后 24 小时患者就能下床活动,一周内即可出院。“一位 70 岁的肝癌患者,术后不仅能自己做饭,还能帮女儿看孩子。” 罗小平说,“这就是微创的意义 —— 让患者保持生活的自主性。”
副作用小,生活不受累:让患者 “吃得香”
传统化疗的 “全身打击” 常常导致患者脱发、呕吐、乏力,甚至无法正常进食。而介入治疗的 “局部精准给药”,使肿瘤病灶的药物浓度比全身化疗高 10-20 倍,同时减少了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损伤。“我们有位胰腺癌患者,接受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,没有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,反而能吃下去喜欢的红烧肉。” 罗小平笑着说,“能享受美食,对肿瘤患者来说,就是最大的幸福。”
“有质量的生存,才是对生命最好的尊重。” 罗小平用 33 年的介入经验,诠释了这句话的内涵。他的理念,不是 “放弃治疗”,而是 “更聪明的治疗”—— 用微创技术减少创伤,用综合方案延长生存期,用人文关怀温暖心灵。在肿瘤治疗的 “针尖战场” 上,他不仅是一位 “技术专家”,更是一位 “生活守护者”,用责任与爱心,让肿瘤患者重新拥抱生活的阳光。